中國人工智能人才體系五大短板
在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上,人工智能成為一大焦點。中國已將人工智能廣泛運用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、政府治理現代化和民生改善等領域,業界和學界均對人工智能人才求賢若渴,然而中國相關人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遠不能滿足需要,人工智能人才體系面臨五大短板。
人工智能人才體系短板一 供需不平衡
近年來,隨著人工智能在各行業廣泛應用,該領域人才需求呈爆發式增長,人才供給總量卻嚴重不足,這也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。
中國已開始多管齊下增加人工智能人才供給。如教育部今年3月公布,已有35所中國高校獲首批建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資格。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呼吁,為應對人工智能人才緊缺,希望深圳公司注冊相關人才培養從青少年教育抓起。
人工智能人才體系短板二 頂尖人才缺口大
盡管中國人工智能人才數量近年呈穩步上升趨勢,但高端尤其是頂尖人才方面,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依然有較大差距。
清華大學此前發布的《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》顯示,雖然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總數位居全球第二,但杰出人才數量為977人,不及美國的五分之一,僅排名全球第六。
上述報告指出,中國必須加強基礎研究,優化科研環境,培養和吸引頂尖人才,在人工智能的基礎領域實現突破,保證人工智能發展的根基穩固。
人工智能人才體系短板三 結構分布不均衡
數據顯示,中國的優秀人工智能人才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分布較密集,產業界人才卻大大不足,表明人才結構分布不均衡。
與歐美很多優秀人工智能人才發源于企業不同,目前中國人工智能“頭部企業”在人才培養中的主體作用尚未充分發揮。
重慶郵電大學副校長林金朝說,高校需要結合人才培養規律、產業需求,順勢而變,把學校資源轉化為服務產業的資源。
人工智能人才體系短板四 引進難度高
美國由于擁有優良的產學研綜合環境,目前對頂尖人工智能人才具有很大吸引力。中國優秀人工智能人才流失問題嚴峻,引才制度設計有待改進。
美國名為“馬可·波羅”的智庫發布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說,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儲備目前面臨“先增長后流失”的尷尬。
專家認為,在美國向中國高科技領域施壓的國際背景下,充實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儲備或可迎來一些機會。中國應以此為契機,為優秀中國學生和學者選擇在國內深造或工作打造更良好的環境。
人工智能人才體系短板五 技術倫理教育偏弱
人工智能引發的倫理、公共治理等方面問題日益凸顯。從源頭看,在高等教育階段,中國人工智能相關專業設置大多偏重技術,在引導學生對技術倫理、政策治理和法律法規建設深入思考方面缺乏相關課程。
歐美高校對技術倫理教育非常重視,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邁赫蘭·薩哈米此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:“在高等教育階段,我們應該讓未來將成為程序員、工程師和科學家的學生們意識到,新技術會對身邊的人產生影響,會給社會帶來深刻變革。我們要學習的不僅是技術本身,還要學會對技術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進行預研。”
- ? 圖說|靈活就業人員如何查詢確定...09-30
- ? 三部門發文延續實施失業保險援企...05-28
- ? 用人單位如何使用社保費管理客戶...04-25
- ? 重磅!西藏招商引資出大招03-22
- ? 企業可不交社保的十類人03-18
- ? 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所得稅政策延...10-08
- ? 落戶最高獎勵1000萬, 前海...05-25
- ? 科創企業在前海發展,可享受這些...03-27
- ? 海南發布開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...03-10
- ? 關于2023年海南享受15%個...02-23